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台海站”,National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for the Taiwan Strait Marine Ecosystem,T-SMART),最早可追溯至1930年代厦门大学成立的海产生物研究场。1980年代末,厦门大学系统地开展台湾海峡上升流生态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上升流生态系统研究专著,构建了国内领先且最早业务化运行的海洋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 2021年10月,台海站依托海洋科学、生态学等国家“双一流”学科和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水生生物学等国家级重点学科,整合了厦门大学在台湾海峡上升流生态系统、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长期综合观测和定位研究等优势力量,获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地理位置
台海站位于我国最大的边缘海海峡——台湾海峡西岸,建设地点为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及云霄县,距离厦门大学约150km。
台湾海峡是研究区域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理想区域
·我国最大的边缘海海峡
·受闽浙沿岸流、南海暖流及黑潮的影响
·海峡内存在多种类型的上升流
·东海与南海生物区系分界线
·海陆过渡带形成“海峡-海湾-河口”连续地理单元
·多种典型生态系统如近岸上升流、亚热带海湾、红树林等
·处于西太平洋亚热带区域,极端气象(台风、暴雨)事件频发
·南北海水及海洋物种迁移的必经之路
·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
目标定位
台海站属于“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之海洋生态系统类型野外观测研究站,以阐明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变及其驱动机制为主要科学目标,系统观测该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解析全球变化影响下海峡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与响应机制,开展生态恢复、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示范,为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台海站将建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洋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平台、国际(地区)合作基地、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创新与示范基地,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公众科普教育中心的综合型国家野外台站,努力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观测区域
观测区域涵盖台湾海峡(上升流)及其西岸典型海湾(东山湾、厦门湾)与河口湿地(漳江口),观测实验基地包括东山海洋生态系统观测实验场(简称东山实验场:23°39'23"N,117°29'07"E)和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观测实验场(简称漳江口实验场:23°55'14"N,117°25'00"E)。两个观测实验场经东山湾连通,由海向陆分布着近岸上升流、亚热带海湾、红树林滨海湿地等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台湾海峡南口西岸的“海峡-海湾-河口”连续地理单元,总体简称“两场四区”。
观测区域(两场四区)图
★东山实验场
东山实验场位于东山岛苏峰山临海区域,占地为87亩,建设面积为4432 平方米,基建总投资为2000多万元,2017年6月启用。
★漳江口实验场
漳江口实验场位于云霄县漳江口区域,占地为18亩,总建筑面积为9280平方米,基建总投资为5300多万元,2021年7月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