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台海站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中国海洋生态系统联网观测战略规划研讨会

时间:2025年04月03日

浏览:[]次

3月27日上午,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台海站)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中国海洋生态系统联网观测战略规划研讨会在台海站东山实验场召开。台海站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研究员,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民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研究员,学术委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欧洲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吕永龙教授,柴扉教授、董云伟教授、甘剑平教授、韩兴国研究员、蒋国平教授、李博教授、秦伯强研究员、宋长春研究员、宋立荣研究员、孙松研究员、王友绍研究员,以及特邀专家王凡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福建省科技厅等单位莅会指导。参会的还包括共建单位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合作伙伴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胶州湾站、大亚湾站、三亚站、环渤海站、长岛站、长江口站、西沙站、南沙站、澳门站、海西站、北部湾站等野外台站,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福建理工大学、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厦门大学尤延铖副校长、相关职能部门、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师生代表等90余人。

会议开幕式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福建省科技厅、厦门大学校领导分别致辞。厦门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柳欣主持开幕式。

学委会会议由傅伯杰院士和于贵瑞院士共同主持。委员们听取了台海站站长黄邦钦作的2024年工作汇报,以及高光教授、陈鹭真教授分别作的“浮游植物群落对海洋热浪和富营养化的韧性与恢复力”“基于地面观测的红树林“碳-水”关系及蓝碳评估方法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汇报。

与会专家委员充分肯定了台海站2024年的工作,认为台海站定位清晰,科学目标明确,已构建较为完备的生态系统多圈层多要素观测与实验体系,2024年度在科学观测和实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普教育与示范服务中均取得显著成绩。同时,专家委员们围绕台海站在“观测、研究、示范、服务”方面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3月27日下午,举行了中国海洋生态系统联网观测战略规划研讨会。研讨会由于贵瑞院士和黄邦钦教授共同主持。于贵瑞院士、戴民汉院士、王凡研究员、黄邦钦教授分别作“中国生态系统联网观测研究体系的使命、现状与展望”“海岸带复杂系统演变与临界过程”“中国海洋野外站伙伴计划建设构想与思考”“中国近海生态系统智能观测与研究网络建设思考”的主题报告。

在综合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围绕海洋野外站伙伴计划、近海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建设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中国近海-海岸带生态系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亟需建立长效、系统、先进的观测研究体系,推动海洋野外站合作,建设近海-海岸带生态系统智能观测与研究网络,以科技创新驱动近海-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促进开放合作的海洋野外站科学共同体形成。与会代表建议尽快推动海洋野外站伙伴计划建设,推进基于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需求的联合观测和研究。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还实地考察了台海站东山实验场与漳江口实验场。

文 | 李灿如 施薇 张雅棉

图 | 刘迟迟 罗辉

审核 | 黄邦钦